浙江太阳能灯具企业仍处于尴尬地位
近日,作为浙江省试点之一的杭州城东公园,亮起了一批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每天照10小时的太阳,就可以在夜晚连续使用3到7天。如此节能的效果,让正陷入用电紧缺状态的浙江,对太阳能灯的渴望越发强烈。据了解,在一片拉闸限电声中,浙江省不少太阳能灯生产厂家做得最多的却是“洋定单”,真正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少之又少。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拉闸限电时期,造成太阳能灯企业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是性价比不高。以目前市场上太阳能灯的价格计算,一盏35瓦的灯大约5500元,而一个普通节能灯泡的价格则在10元左右。同时,对于大部分景区的照明路灯来说,35瓦的功率并不能满足景区路灯的功能要求。如果以标准的照明路灯要求来计算,成本就更高了。另外,太阳能节能灯的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内企业大多采用进口核心零部件,从而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据一些生产厂家透露,由于目前在太阳能灯具中,占据成本最大的是晶片,其价格一般占到灯具总成本的1/3。一盏亮度为10瓦的太阳能灯,一般来说,仅晶片的成本要600元左右,再加上其他成本,整灯的造价要达到1800元左右。
但毋庸置疑的是,包括太阳能灯在内的节能灯具产业,将来必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甚至会出现一轮爆炸式增长。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翁茂源认为,随着“电荒”危机的逐步逼近,节能诉求将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总趋势。国内主流照明企业会不断向节能技术发起猛烈攻势,从而克服诸如晶片生产等技术难题,以摆脱节能灯具在国内市场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