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观念滞后是制约我国氢燃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下)
氢燃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并不是一件紧迫的事情。”参加“氢能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氢燃汽车战略国际研讨会”的专家指出,业内普遍存在的这种观点严重阻碍着我国氢燃汽车的发展,而技术落后、资金不足还在其次。
我国在氢燃汽车研发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十五”计划期间,科技部对开发节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资金投入达8.8亿元,其中用于氢燃汽车开发研究的资金超过4亿元。今后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并给予相关的扶植政策。目前由上海和北京分别牵头的氢燃小轿车和氢燃公共汽车项目均已研发出第二代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有氢燃汽车示范车队参与交通运输。
然而,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项目办公室国家项目协调员伦景光告诉记者,对于投入大力气发展氢燃汽车,不少汽车业相关人士特别是汽车企业,反对声一片。他们认为,发达国家还没有大力投入开发,我国传统汽车的制造技术还未过关,没有必要超前发展氢燃汽车。
伦景光说,由于氢燃汽车技术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氢燃汽车在技术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远小于传统汽车业。相比之下,阻碍我国氢燃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在于,社会对发展氢燃汽车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共识。他表示,目前最主要的、最先要做的工作还是为发展氢燃汽车造舆论,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即发展氢燃汽车是必由之路,发展氢燃汽车宜早不宜晚。他呼吁更多的汽车企业能够加入氢燃汽车的研发中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新华教授认为,决定氢燃汽车发展前景的是“软因素”,技术只是提供了某种可能,而成为现实是社会选择的结果。在研发氢燃汽车的同时,有必要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协调。
德国柏林社会科学院迪尔克斯教授结合目前德国氢燃汽车的发展状况指出,发展氢燃汽车牵涉到整体规划和各项辅助设施的建设,如需要建立多少加气站、如何规划设计氢气燃料的运输网等,其中国家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张新华教授大胆预测,8至10年后,我国将有在价格、性能上能够与传统汽车一较高下的氢燃汽车问世,并投入产业化运作。但前提是社会能够对氢燃汽车的发展予以广泛支持和协助,否则氢燃汽车在我国的普及将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