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压力重压期铜仍有下跌风险
QE3推出后,金属就一路下滑,其中铜下滑幅度达8.8%,在铜铝锌三个品种中降幅最大。究其原因在于铜的价格与冶炼成本之间的利润过大,而铝和锌受成本的支撑降幅稍次。目前铜在55000元一线有所企稳,但后期考虑到欧洲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经济增速的放缓,全球铜显性库存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国铜需求前景的暗淡,再加上近期美元一直处于80之上,并且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这使得短期铜价仍有下行风险。
宏观经济利空铜价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连任后在任期将继续执行货币宽松政策,使市场保持充沛的流动性。10月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GDP年率初值为 2%,高于预期的 1.9%,同时美国10月 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也升至 51.3。但美国现在面临财政悬崖问题,其经济复苏之路仍然较为艰辛。市场担心数据转好,担忧QE3的继续执行,因此美国经济和政策前景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欧洲经济有过之而无不及。欧盟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荷兰等外围国家拖累,2012年第三季度欧元区GDP比第二季度下滑0.1%,鉴于第二季度欧元区GDP已经环比下滑0.2%,连续两个季度的经济萎缩,令欧元区陷入自2009年以来的又一次经济衰退。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受欧洲其他国家经济衰退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依赖制造业和出口的德国经济逐渐缺乏增长活力。今年第四季度德国经济前景将更为暗淡,德国经济在最后一个季度将滑向增长停滞。
另外,美元的走势取决于美国自身经济和美欧经济体的力量权衡,而在目前美国经济数据尚好和欧盟峰会在处理欧债危机的问题上并没有就市场关心的希腊和西班牙的救助方案取得进展,美强欧弱的形势将会延续。受此影响,短期内美元或将继续走强,进而打压铜价。
国内经济回升,但铜价的需求拉动仍有待观察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10 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来看,10 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为50.2,比 9月上升了0.4 个百分点,继7 月份之后重返荣枯分界线之上;10 月份 CPI 数据同比上涨了 1.7%,创出 33 个月新低;PPI 同比降2.8%,环比上涨0.2%,为15个月来首次回升。我们认为,经济在制造业、基建等投资节奏加速的情况下出现触底企稳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0 月份部分行业下行幅度有所改善,透露出复苏的迹象,但有色金属主要下游行业需求的复苏依然较为缓慢。,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1-9月上升了3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与1-9月增速持平,房屋施工面积增速比1-9月回落了 1 个百分点。1-10 月,全国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3.56%,同比增速比1-9月上升了0.19个百分点,但汽车累计产量同比增长4.56%,同比增速比1-9 月下降了0.42个百分点,所以虽然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审批力度,国内经济筑底回升的信号也在不断加强。但短期内国内铜需求改善的迹象会非常薄弱,难以提振铜价。
国内供应压力较大
进入 10 月份之后,铜价格开始明显回调;由于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进度对金属价格的反应有一定的时滞,在 9 月份金属产量增速明显回落之后,10 月份在金属价格上涨的作用之下,主要金属品种产量又出现了大幅增长态势。精炼铜产量 52.0万吨,同比增长8.6%,达到 2012 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大值。
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进口铜精矿粗炼加工费继续上涨至 65美元/吨,较9月份增加了10 美元/吨。铜精矿现货供给充足,加工费的上涨使得铜冶炼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后期冶炼企业的开工率受利益驱动就不会因为铜价格的下跌而下降。后期国内铜产量或将继续维持高位
从库存方面来看,11 月 09 日上期所公布交易所库存从上周的 197937 吨攀升至204995 吨,本周库存增加 7058 吨,增加量创近一个月新高,此外数据还显示,上期所库存总量处于半来年的高位,高于上月 18 万吨的水平,库存的持续增加给铜价带来了较大的打压。虽然近期现货铜升水提高,从此前的贴水收窄并偶尔出现小幅升水,说明现货价格在铜下跌过程中对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沪期铜的下跌较伦铜更加平缓。但现货的小幅升水难以给铜价持续反弹的动力。
资金做空动能有所减弱
CFTC 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上周二COMEX 精铜的基金持仓多头减仓 3557 手空头减仓3654 手,空头减仓稍微多于多头,仍呈现净空头特征。而非报告头寸的多头继续减仓 1234手,空头继续增仓 938 手,净空头寸继续扩大。数据说明了,截止上周二市场仍看空铜,只是较前一周看空氛围有所缓解。
总之,目前全球铜需求并未启动,伦敦和上海交易所的铜库存持续增加。在全球制造业真正开始复苏前,铜价受宏观环境的变化维持弱势震荡的概率较大,欧洲问题依然继续左右铜价的走势,而美元短期强势不利于铜价的反弹,考虑到资金的看空氛围有所缓解,投资者不宜追空,反弹后波段式的放空策略或许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