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案后继有人聪明的沈阳机床见红灯绕着走
聪明的沈机集团
正当凯雷收购徐工的新方案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之际,我国机床制造业的龙头老大沈阳机床集团再出惊人之举:拥有中国"工业之母"的沈机集团向国内外投资者敞开了怀抱,决定在上海联合产交所公开挂牌出让其49%的股权。
沈阳机床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2005年跻身世界机床行业十强之列,现有资产80亿元,主导产品"数控车床"的销量与市场占有率均占国内同行业首位。如此"俊俏女"出阁,自然吸引了国内外众名流的眼光。推介会上,40多家境外机构也显示出了对其49%股权的极大兴趣。
也许是接受了凯雷收购徐工案的教训吧,沈机集团在此次股权转让中,表现出了极聪明之处:一是只转49%的股权,而把控股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二是把49%的股权一分为三,不管外资还是内资,其单一持股量不能超30%;三是公开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十分敏感的定价权还是交给了市场,又引入了竞争。
徐工案争论的一大现实意义在于,国家对外资发动的对我国行业龙头企业斩首行动有了足够的警觉和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家机器制造业的超大型核心企业的沈机集团,要想通过股权转让,盘活国有资产,并最终实现股权转让顺利过关,也不能不变得聪明和智慧一些。其实,沈机集团的这次产权转让,明里暗里多多少少透着规避国家政策监管的味道,并给人以"遇见红灯绕着走"的感觉。"曲线迂回",就目前的法律环境下,似乎是一种很实现的选择。同时,这样的选择也彰显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操作细则相对于实践的滞后。
当然,国家并不反对和排斥外资收购我国装备业的核心企业,监管的目的在于规范。国家希望的是通过外资并购以达到双赢目的。为此,商务部等国家职能部门希望能通过换股的方式达到中外资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如果沈机集团能在这些方面踏踏实实作出表率来,将自己的智慧升格为国家智慧,那才是真正的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