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酝酿机会整体预期调低
国有企业扶持了民营经济
正因为这个行业的前景被逐渐认识,后来也成为民营资本投资的重点行业,部分国有重点工程机械企业承担着"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任,主动或被动培育了一批工程机械的民营企业。如厦工身边成长起来的龙工集团,中联身边成长起来的三一重工、山河智能,还有常林身边的常松工程等。行业内技术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引进、开发,然后逐步向民营企业渗透和转移,因此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在总量上的扩充远远高于行业内技术发展水平,低水平重复建设屡见不鲜。到目前,全国共有工程机械企业2000多家,但产品销售还基本上集中在国内,行业内竞争非常激烈,重组在所难免。
在我国工程机械发展进程中,也曾经出现各地组建集团公司的历史,包括1996年山工集团的成立以及2002年常林集团的成立,但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重组,而是地方政府为了表现当地企业规模和业绩的目的而采取的、对国有资产的行政划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兼并重组主要发生在最近一次的行业增长周期中。
多元化重组演绎竞争格局
近年发生的资产重组不仅发生在同行企业间,同时也发生在工程机械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但总体来看,表现了强势企业对行业整合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强强联合:建立多元化体系酝酿了两年以上的中联---浦元重组无疑是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业内由地方政府主导下最成功的一起并购案例。中联重科2003年初收购第二大股东中标实业公司环卫车资产后又成为国内环卫机械第一的企业。而浦元机械作为湖南地区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在汽车起重机领域处于国内第二。两家公司的联合形成了以混凝土机械、起重机、环卫机械等多元化经营的格局。
虽然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强联合,但两家公司的联合很好地整合了地方资源,明显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强弱联合:实现行业资源整合安徽合力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叉车企业,具有品牌及产品技术研发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收购宝鸡合力叉车厂、蚌埠液力机械厂和安庆车桥厂等同类公司和叉车零部件企业,达到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行业内类似的收购还有柳工集团收购上海叉车和江阴交通机械厂,杭叉收购宝鸡通力达等。
收购后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和延长产品供应链,消除了部分竞争对手,大大提高了被收购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充分发挥了优势企业资源整合的作用。
跨行业并购:工程机械规模快速扩张资本的趋利行为不会照顾行业内本身存在的重复建设,近几年工程机械的火爆吸引了行业以外的资本,部分行业外的企业通过跨行业收购进入工程机械领域,2003年以来,这一现象表现非常突出。比如香江南方收购山东临工,汽车制造商宇通汽车集团收购郑州工程公司,福田汽车并购河北宣工,上汽集团和电气集团重组彭浦机器厂等。
这类收购兼并使得工程机械行业被注入了新的资金,被收购企业将在新的控制主体下得到改制和快速成长,这样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就在外力的推动下得到快速扩张。但显然,这种重组并购使得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并给行业内部的整合增加了难度。
外资并购:活力与压力并存目前,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70%的市场份额被13家跨国公司所占有,这些发展上百年的跨国公司无一例外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或销售基地,成为国内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卡特彼勒、小松、日立、林德、沃尔沃、利渤海尔、宝马、丰田等陆续在中国独资建厂或合资建厂,韩国现代、大宇等企业在中国发展迅猛,国内挖掘机90%被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所占领。外资并购作为国外企业在中国实施本土化策略的另一途径已在陆续上演,2003年卡特彼勒与山工集团签订意向协议,整体收购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并与徐工集团、三一重工有广泛的联系。
近几年,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工程机械盈利的重要来源,中国长期发展的前景还将继续吸引国外同行。国际跨国企业在技术、品牌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预计在行业处于调整时还将有大量的外资并购发生,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既是快速发展的活力,也是面临的强大压力。
四个方面有悖企业发展规律
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所经历和正在发生的重组并购来看,行业的并购基本上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但并购本身发生的过程及产生的效率却并不尽如意。
行政干预色彩重,重组不利于行业整合资产重组本身是经济体之间的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但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还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兼并重组往往不是考虑行业或企业的整体发展,而是更多的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强行搭配。如天津鼎盛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外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纯粹是地方资源整合,郑州宇通汽车公司重组郑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和电气集团重组彭浦机器厂,几家来自外省市的同行收购全部被拒之门外。这样的重组被并方实际并不能得到主并方在技术或销售渠道上更多的支持。因此,一旦行业出现调整,反倒还拖累了主并方。
并购时机选在行业上升周期,兼并成本较高一般来讲,行业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的评估值都高于行业下降周期的评估值,且收购条件也比较高。
而我国这轮并购基本上发生在工程机械本轮上升周期,所以收购成本相对较高,在行业出现调整时企业发现获得的不是效益而是负担。而更值得反思的是,包括部分行业龙头在内,也没有预测到此次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应该说桂柳工、厦工股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常林股份、山推股份和龙工集团这几年的收入都不菲,但这些企业并没有做好在行业低迷期间低成本收购同类企业的准备,而是无一例外的大建工业园区,扩大公司规模,乃至产能迅速提升,行业毛利下降,而等到行业进入下降周期时,所有资金都压在了需求不足的工业园,失去了整合行业的能力。
国内企业视野太窄,缺乏全球发展的战略性眼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来自跨国公司巨大的挑战,多数企业只研究了国内市场而没有研究国际市场。实际上,近几年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行业效益并不好,我国企业完全可以乘资金比较充裕的机会打入国际市场,通过收购兼并国外经营困难但具有品牌、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企业来促进公司的国际化发展道路,这一现象在机械行业其他子行业就有发生,但可惜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没有一家跨出这一步,而是把目光死死盯住国内这块蛋糕。
产业转型或买壳上市,大股东直接融资的目的多于行业发展的意义在上一轮行业调整结束期间,装载机生产企业宜春工程终于在1999年通过收购深圳九威塑料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以及三九集团湛江开发区双林药业有限公司实现产业转型,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但在此轮重组中企业的转型也有通过买壳上市来达到企业直接融资目的的案例,南方香江收购山东临工,其主要业务发生变化,公司得到跨越式发展,但就香江集团本身的优势并不在机械行业,也没能达到消除竞争对手和提高市场集中度的目的,所以,其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大于行业整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