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下)
2006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
国际经济环境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9月份的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与今年持平,都是4.3%,世界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将达到7.4%,高于2005年的7%。良好的国际的宏观经济环境、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推动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出口,也会加速各国向中国的出口。
国内经济环境 2006年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众多专家预测,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保持9%左右,固定资产的投资将保持合理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2006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为机床工具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6年重点用户产业情况
机床工具行业重点用户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产业;即汽车产业、传统机械产业、航天航空等十大军工产业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国家投资的重点将着重在:航空航天、船舶、铁道、重型冶金机械、发电设备、汽车和零部件以及国防军工等各行业。
电力工业 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2005年冬、2006年春电力供应形势并不乐观,电力缺口1500万千瓦。2010年前是电力产业的关键发展时段,电力工业将加快发展,预计平均年增长约10%。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各电站设备公司的订货饱满,合同都已安排到2007年。为完成今年和今后任务,各公司只能采取国内外转包生产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产能。目前,正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添大重型设备和专用铣床,如重型数控龙门铣床、镗杆直径250以上的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床、加工直径16米数控重型立式车床、加工直径4~5米加工长度14~18米的数控重型卧式车床以及叶根槽数控专用铣床等。
航空航天工业 航空民用客机的转包生产的规模和品种在进一步扩大。除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转包生产继续扩大外,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转包生产将大幅度增加,除生产A320应急舱门,后客舱门和机头主要部分外,中国将生产飞机机翼机盒,协议总额5亿美元,完整的机翼结构将在2007年年底提供。航空工业的能力建设项目将全面开始实施、支线客机和自行开发的民用直升机将进入批量生产,未来10年仅直升机需求高达1800架。航天工业将进行绕月工程的研究和准备,研制新一代火箭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未来航空航天产业将采购一大批高速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龙门铣床等关键设备。
造船工业 造船工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今后几年将加速发展。我国船舶出口量占造船量70%,2004年预计达到800万吨,占世界市场15%,2005年将达到1000万吨,占世界市场18%。目前正在扩建南北两大造船基地。继上海、大连之后,还将在青岛海西湾新增一个大型造船中心,2008年全面投入运营,项目投资74亿元。海西湾造船基地的成功建设和运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新增长级,推动我国早日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强国。
铁路机车工业 为增加运输能力,提高铁路交通与其他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铁路将再一次全面提速,2010年前将投入5000亿元对铁路系统进行改造。2020年前我国将修建2.8万公里的铁路,约有3000公里采用时速为300~350公里之间的高速列车,需要增加700列高速列车。我国已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订60列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合同,动车组将全部使用中国品牌,头3列高速列车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其余57列将逐步实现国产化,由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2009年12月全部交付时,国产化将超过70%。因而,国家对铁路机车工业将加大投资力度,加速技术改造。
军工工业 2006年军工企业的能力建设项目将全面开始实施,为在2006-2007年能达到生产纲领,设备采购计划将加速执行,将增加一大批,数量可观的高档数控机床和中低档数控机床。
机械工业 “十一五”期间的将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预计增速将在12%~15%。其中,各行业发展速度有高有低,以石化通用装备、重型冶金机械等为主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以数控机床为主的高新技术装备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2006年仍处于低速增长期,但其零部件产业将加速发展,而且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发动机工厂。汽车产业的附加值70%是由零部件业创造的,世界汽车巨头预测,在2007年前,在低成本国家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70%将来自中国,我国将面临着出口巨大商机。我国目前定点生产厂有2000家,实际超过5000家,其中130家产值在1亿元以上。
2006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密切相关,表10是历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关系。从表可见,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密切相关,其发展速度略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表1 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
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