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9月份市场的回顾与未来展望
需求低迷气氛悲 成本支撑成泡影
9月塑料期市承继8月跌势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在跌破万点大关后,空头部队长驱直入,多头被动抵抗力量微薄.市场预期的9月消费旺季的来临似乎并未给投资者带来惊喜.反而在国庆节前连续下挫,带给市场悲凉的气氛.而现货价格的支撑力度在减弱. 受期货大幅下滑、新扩产能释放等利空影响快速下跌,至10000元/吨关口处跌幅有所放缓。在原油价格跌破70美圆后,美圆在76破位后虽然出现反弹,但依然未能提供给市场足够的信心.对未来需求的担忧才是本轮油价及塑料市场大幅下挫的重要因素.
一.简要回顾
原油走势反复,难以对PE市场形成长久支撑。而LLDPE期货震荡下行,不能给现货市场带来更多利好。上游乙稀单体虽开始企稳,但下游需求持续疲弱,对乙烯的依赖性并不强。本月新增产能令供应压力积重难返. 国内石化企业急于在节前清仓,因此结算价接近市场,并大幅下调挂牌价。商家堪忧后市,低库存运行,甚至赔钱清仓。下游工厂节前备货意向不强,观望浓厚,谨慎接盘。
在这样悲观的心态下,期货价格也终于在10000-10500区域震荡后难以获得支持而延续跌势.在长假即将来临之时,无论是商家还是投资者均出现低价抛货,或退市观望,有部分投资者期盼着市场的超跌反弹而有超底迹象,但这样的动能终于被市场空军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吞没,终究成为泡影而损失惨重.当市场价格在跌破10000后,9800心理关口也成功击破.至此笔者依然没有看到底部在哪里?所以盲目的猜顶和测底是不足取的.
二.后市展望
(一)基本面因素
1.国内市场
尽管在消费旺季来临之前的两个月,塑料基本提前消化了对旺季的炒作以及短期内对通膨的忧虑.使得当时的价格一路飙升至12000附近,正当市场沉浸在一片狂欢的海洋时,价格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也让笔者始料未及. 自8月中旬开始,一方面受刚性需求的支撑,另一方面农膜社会库存极低的影响,导致产量出现大幅上扬的走势。9-10份开始农膜受季节性需求影响产能呈现上扬走势。市场中大型工厂的订单以及开车情况。
据大型企业反映,今年以来农膜订单、生产一直都很好,特别是像EVA膜等此类高档膜的产销情况,部分大型企业今年长期以来就保持近满负荷的开工;由于市场中低档膜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满负荷开工的可能性极小;对于目前60%左右的开工率表示乐观,中型企业方面则认为后期开工仍然有上升的空间。对于采购态度,有中型企业反映目前原料库存不多,认为就目前农膜的开工来看,国庆前后可能存在备货的小高峰;但另一方面,跌势中的原料底部尚不稳定,市场利空消息占强势。
中国石脑油需求开始增加,因今年和明年将扩大乙烯产能。截至2010年末,中国乙烯产能每年将增加460万吨(或大约9.24万桶/天),预计2009年石脑油消费需求将开始增加8万桶/天,2010年石脑油消费需求将增加22万桶/天。
现货方面,国际原油大跌,今日市场再度面临考验,中油各大区陆续大幅降低挂牌价格,商家对后市看空强烈。部分地区LLDPE跌破9500元/吨,HDPE行情惨烈,因中油大幅降价,市场价格一落再落。月底石化即将进行结算,并且制定新的月底定价,这将对市场产生新一轮冲击。从已经出台的调价来看,中油降价力度超出前期,中石化华南紧随其后,结算后大幅下调挂牌价格。下周预期市场会逐渐出现预售货源,市场将面临更大考验。
2.国外市场
亚洲市场:苯乙烯价格下跌5美元/吨,收于1032-1033美元/吨FOB韩国。中国国庆假日迫近加之远洋货的冲击,市场需求看跌进而导致衍生产品价格骤跌。虽然乙烯市场受到下游带来的压力,但原料石脑油价格一直在600美元/吨CFR日本上方水平徘徊为其提供了支撑。从目前石脑油价格来看,亚洲乙烯价格很有可能受支撑报900美元/吨CFR东北亚。此外,为保证利润,石脑油裂解装置运行商很有可能会考虑减产。由于乙烯,丙烯以及丁二烯价格趋软,烯烃厂家利润一直在缩水,为了将亏损程度降至最低,近期内厂家可能会减产。
从已到港的现货以及未到港的船货成本看,LLDPE的主流成本应该在1170-1320美元/吨,HDPE薄膜成本在1220-1300美元/吨,中空注塑成本在1120-1230美元/吨区间内。但由于货物已在市场多番流通,在未进入下游工厂库存之前,成本可能持续攀升。根据9月4日的市场价格计算,市场售价基本已靠近成本区间的低端,即高位成交的货物已亏损较多。由此可见,高昂的采购成本并为对市场产生有力支撑。
国外装置的故障或计划检修一直不绝于耳,但进口总数在09年并未见到有明显减少,从来源国看,进口供应量也只是此消彼长而已。值得关注的是,从9月装船的外盘货物的成交情况看,销售持续时间较1-8月明显拉长,且欧美远洋货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不久前,又爆出沙特、伊朗、印度等装置不稳定等消息,同时欧美、东南亚市场好于中国,可分流掉一部分货物。但俗话说得好:远水救不了近火,8-10月的进口数量除近洋货外,已基本成定局,预计8-10月PE进口量可能出现微幅减少,可是总数依然会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幅。
3.进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2009年1月至8月,中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量达4,221,478吨(2008年1月至8月,中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量达4,920,569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2%;2009年1月至8月,中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金额共计9,005,737千美元(2008年1月至8月,中国累计出口塑料制品金额共计9,795,129千美元),与去年相比同期减少8.1%。从统计的数据看,8月塑料制品出口数量和7月相比止增回跌,累计减少了32695吨,同比跌幅和上个月相比也有所放大。主要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之前,各国为保护本国利益及安全的需要,对我国的塑料制品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我国的一些一些由于对国外的相关质量法规不甚了解,未按照国外的标准法规要求生产,导致了出口的产品遭受到退运的处罚,从而导致了我国出口塑料制品和上月相比明显减少。
4.产能过剩有价无市局面依旧
对市场需求深深的忧虑令期货价格一直领跌于现货市场,现货市场因石化双雄的垄断仍保持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在如此严峻的需求低迷背景下,市场的产能依旧没有停止扩张。诸多制约因素仍横亘在眼前,令市场无所适从。福建联合、独山子新装置生产,部分原料已投放市场,特别是沿海港口城市。下游制品需求低迷,国家银根紧缩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中小企业贷款受到限制,资金链吃紧。在这个金融危机的时代,经济虽已触底,但是依然低迷,行情成了买方市场。基础消费的萎靡,失业率的上升是导致供大于求的必要条件。进口料源源不断,我们国内是产能过剩,国外同样也过剩。韩国、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原材料国家,都指望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去消化他们的库存,国产和进口料的厮杀就是从此开始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合事宜的重新抬头,轮胎特保案,钢铁加增90%的关税,美国是迫不得已,欠债的日子不好过。
保护自己的企业,刺激自己的内需是美国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要打开自己国内市场,让自己的市民消费自己产的商品,这样就不需要借更多的外债。原材料被选中反倾销只是第一步,接踵而至其他的限制措施将会更多,直到中美之间经济建立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很多塑制产品,比如玩具、小商品出口率均有大幅下跌,其实也影响到了一些制造企业,像去年中国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广东省东莞的合俊企业,一眨眼一天之内倒闭,如此下去,对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之举。虽然对于塑料现货影响不大(我们主要是以进口为主),但是打压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LLDPE期货的低迷,使得期市交割意愿强烈,一但现货市场的库存压力转移到期货市场,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09年9月上半月国内PE主要市场总库存整体出现小幅增加,较09年8月31日增幅在1.05%。PE库存出现小幅增加,较上月底增幅在0.76%。区域来看,南方库存小幅增加,较上月底增幅在0.94%,北方库存也出现小幅增加,较上月底增幅在1.32%。
临近国庆长假,今年的国庆气氛不同于往年,一是建国60周年,举国大庆,而是在全球经济步履蹒跚的局面下,依靠外需发展的中国经济仍显得稚嫩与脆弱,所以节日因素我们也不容忽视,市场蕴涵的变数也会令现货商保持谨慎观望态度,因此抛货成为了主流,市场上很多伸长脖子观望抄底的投资者们,也许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
5.成本支撑论及石化垄断已难左右市场
PE市场跌势难改,市场心态取代油价走势对市场的影响,成为造成市场跌势的主导因素。虽然部分市场有备货的需求显现,低价清仓的货源也相对减少,但报价仍有下滑迹象。市场上看空气氛浓厚,成交方面总体仍显低迷。
原料成本:单体价格逐渐被市场理解为供应商涨价的法宝理由。显然,从这三个月的价格走势看,聚丙烯的中国价格及外盘价格并未能跟随上涨的丙烯单体,小幅缓跌的乙烯也并未能阻止聚乙烯的大幅下挫。成本的支撑论几乎只能在生产商已毫无利润甚至亏本的时候发挥作用,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减产从而影响供应。
由于国内的国产资源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供应,还有部分合资企业。市场虽谈不上垄断,但也算是非充分竞争状态。石化企业的销售状态一直较为强势,虽然已连续4个月月末面临清库压力,但总能通过将压力转嫁至分销商手中,并于每月初成功提价挂牌,提振市场人心。但9月初,由于市场进入下行通道,石化虽然尝试再次实行定价方案,但最终以全面挂牌告终。
6.旺季不旺,市场回归供需面
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是历年下游生产的旺季,农膜、圣诞礼品等旺季开始,采购需求量上应该会有个增量。农膜除华北地区的日光膜生产还尚可外,其他地膜、功能膜能开工均未如期提升。
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忧虑,以及缺乏创新,加上欧美民众消费缩减,09年订单数量锐减。而下游工厂则纷纷透露,采购的奏很大程度还是依赖订单价格,而同时考虑到原料库存的控制和尽量降低成本。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塑料价格将继续维持低位震荡格局。
(二)宏观因素
1. 通胀疑虑消退 商品焦点重回供需
美联储维持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并对经济前景的看法表示乐观。美联储表示,将购买总计1.25万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证券(MBS)以及2000亿美元的机构债,预计2010年一季度前完成。再仔细体会上月联储会议声明中的“将购买公债日期延迟至10月份”、“逐步退出应急措施”,以及美国财政部宣称将尽快退出对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的扶持等内容,美联储似乎有意撤回支撑经济及市场的特殊措施。 在未来的几个月,货币供应继续快速增长的预期将大大降低,市场中有关通胀的疑虑应该减少。我们看到,近两周商品市场关注的焦点重新回到供需状况方面,但前期刺激经济所带来的流动性隐忧并未真正散去。
2.中国经济仍较脆弱,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动摇
面对美圆明显的贬值趋势,作为最大的债权国和生产国,中国逆全球经济再平衡而动,将巨大的政府财富变成了“铁公基”,还拿什么来为企业扛输入型通胀?而巨大的产出敞口,谁有能力消化?面临市场和资源双层约束的中国制造怎么办?那时候或是中国股市真正的熊市降临。
我国的经济发展这30年来速度非常快,但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总体来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8%没有问题,但未来经济会不会二次走低?目前还无法预期,但大家要看到这个风险,如果看不到这个风险,现在投资增长和放贷增长这么快,是不可能持续的”。
在当前形势下,金融危机打乱了正常的世界供求关系,国内的产业结构已严重不能适应世界需求的形势,在出口压力增大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成本也在提升;其次,政府投资怎样才能拉动民间投资,同时,短期内怎样增加居民的消费,让消费变成拉动GDP的一大动力以及在外需连续下滑的情况下,经济循环链由过去的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高出口变成了高储蓄、高投资、高产能、低出口。产能过剩,很多企业都从出口转为内销,进行低价格倾销。此外,由于现在的货币供给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会沿着产业链从资产价格向下延伸,带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
虽然短期内通膨的预期变成现实是不太可能的,尽管目前猪肉及其他食品价格呈现上升态势。但我们不可不查。2007年开始的上轮通货膨胀就主要是由猪肉涨价引起的,此次肉蛋价格的上涨也许蕴含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诱因。由于食品类商品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占大约1/3的比重,猪肉和鸡蛋又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食物,相比起信贷的大幅扩张,这更应该值得警惕。统计局数据显示:最近一段时间,不断高涨的食品价格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0个星期回升,累计涨幅达23.1%,鸡蛋价格也连续数个星期上涨,累计涨幅6.2%,伴随着第四批中央投资项目下达以及房地产投资的加快,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31.5%,有望扭转连续3个月下跌的趋势。
笔者看来今年国庆的政治意义重大,所以防通膨只能让位于保增长。毕竟正如温总理所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投资占GDP的比重从一个本已很高的水平不断上升,这不是一种优势,而是一种劣势。这暗示资本收益率在不断下滑。这可能会使产能过剩变得更加严重。另外,当经济增速最终回落时,投资的大幅减少将严重影响需求。
3.原油因需求前景堪忧,继续维持70美圆上下拉锯战局面
从短期来看,全球的能源安全形势将略有缓和。欧佩克秘书处不久前发表的报告预计,世界原油需求将从2010年出现回升,日均需求量将比今年增加50万桶,达到8434万桶。如果欧佩克保持当前的产量不变,而非欧佩克产油国也将增加石油产量并吸收其中的一部分需求,那么,市场就可能暂时达到供求平衡,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从中期来看,尽管国际政治安全形势不会出现太大变数,经济形势却依然比较复杂。出于对需求和库存的担心,欧佩克必将积极敦促成员国实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定的减产目标,并可能会再度减产。届时全球原油格局将发生转变。
(三)技术面分析
我们从下图看出,在期价跌破万点大关后在加速其跌势。中长期均线显示中期的压力依旧。而下方的空间较大,当然也要结合基本面的供需格局的变化来看待后市行情的演变。
三.后市变数
原油的走势对塑料价格的影响也较为直接的,毕竟是其最重要的上游产品。如果经济复苏较为强劲,对其需求增长的担忧也就显得多余。那么成本支撑论将重回市场。另外美圆如加速贬值,对全球商品形成的支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而新一轮输入性通膨的泛滥也就顺理成章。塑料价格被动跟涨也就不足为奇了。反之,塑料价格将维持目前的偏空走势。
四,总结
国内PE市场依然呈现跌势,市场心态是导致跌势的主要因素,虽然部分市场有备货需求,场内低价清仓的货源有所减少,但报价方面难改跌势,看跌气氛浓厚。
LLDPE市场受油价、外盘、石化价格频频下挫影响,市场买气一蹶不振。经济复苏前景变数较多,再加上长假临近,商家和下游工厂或低价抛货,或退市观望,整体行情疲弱,市场看空情绪渐浓,后市仍有下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