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钢企存货预亏250亿,期待政府救市
10月以来,中国钢价、铁矿石、焦炭价格大幅下挫,经济环境继续恶化让中国钢铁行业四季度面临险境。业内人士认为,政府能否出台“救市”措施将成为中国钢铁行业能否止损的关键因素。2500亿存货藏浮亏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32家钢铁上市公司存货金额为2463.42亿元,由于10月份钢价、铁矿石、焦炭价格都出现大幅下跌,我的钢铁分析师徐向春预计,钢厂存货损失在10%左右,金额约为250亿元。因此,钢厂在四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压力加大。
在钢铁公司2463亿元的存货中,金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8家,分别为唐钢(105亿元)、本钢(101亿元)、太钢(184亿元)、武钢(140亿元)、包钢(116亿元)、鞍钢(141亿元)、宝钢(521亿元)、马钢(160亿元)。另外,尚有7家公司存货数额超过50亿元。
然而在相继公布的三季报中,6家已经公布资产减值的公司并没有反映公司在四季度减值损失。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钢铁上市公司250亿元的浮亏,三季报中,钢铁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仅为23.92亿元。可见,四季度钢厂资产减值损失将大幅增加。事实上,据中钢协的数据显示,9月份,71家大中型钢厂净利率已经从8月的4%降为1.4%;10月份,全行业出现月度亏损。
据了解,三季报披露资产减值损失数额较大的6家公司为宝钢、鞍钢、南钢、重庆钢铁、 攀钢、凌钢6家公司,总计金额为23.6亿元,占比约为98.7%。三季度,国内钢材市场出现下滑,但幅度并不大,三个月时间差不多在10%-15%。而10月份,前两周出现的跌幅就达到20%。
减产降价备“过冬”
2008年在高钢价挤出效应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双重打压下,除了建筑与房地产之外,部分机械行业、汽车制造、部分家电行业发展速度可能继续放缓,短期钢材需求压力加大。分析人士指出,供需情况没有发生根本扭转的情况下,企业生产即亏损,只能选择减产或停产。产量500万吨的钢厂相对好一点,200万吨以下的日子就比较难。这一情形可能会维持半年以上,明年上半年,竞争力差的企业就要彻底退出了。
为了应对亏损,“减产保价”已经成为众多钢企的“保命牌”。在奥运后国内需求下降等居多压力下,十一黄金周钢价不涨反跌。10月以来,各大钢企纷纷掀起减产潮。以河北钢铁、首钢、山东钢铁、安阳四大钢厂纷纷宣布10月减产20%的消息。其他中小钢企纷纷加入减产行列。
业内人士分析,从历年规律来看,九十月份还是钢材需求旺盛的时期,但11月、12月份是传统的钢材消费淡季,往年9月情况会比较好,业内人士称今年四季度钢材需求不会有太大起色。同事,中国钢铁企业的普遍不景气让市场对未来走势持悲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