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进驻推动中国机床工具业发展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也借此东风,走上了全新发展道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共存,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合作始於1979年8月9日,济南第一机床厂与日本山崎马紮克株式会社签订来图来样加工、合作返销协议;继而是国内企业从外企引进技术,如1980年北京机床研究所从日本富士通发那科引进5、7系列数控系统、直流伺服电机等技术;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为加快机床业发展,国务院专门批转了国家计委、机电部《关於振兴待定基础机械和基础件若干措施的意见》,加上国内制造业日益繁荣,机床工具市场急剧扩大,业内外企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2000年以後,众多外企在中国独资设厂的趋势更为明显。
时至今日,外企已成为中国机床工具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外企紮根中国肥沃土壤
改革开放政策为在华外企提供了肥沃土壤,不少外企也提出了“扎根中国深耕中国”的口号。近期,本刊采访了埃马克机床(太仓)、舒勒集团、斯宾纳中国、百超中国、大连因代克斯、WALTER、ISCAR等企业,且让我们倾听这些企业的心声,探知他们的成长故事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德国埃马克机床有限公司亚太总监ChristophHoene:
说起埃马克(EMAG)在中国的发展,从机床销售量来看,相比10多年前刚进入这一市场时已经翻了好几倍。为更好地服务於中国市场,於2004年我们选址江苏创立了埃马克机床(太仓)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倒立式车削中心,并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武汉设立了办事处。
埃马克集团旗下拥有NaxosUnion、Kopp、SW、Kopfer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则包括立式车削中心、加工中心、磨床和滚齿机。
可以相当自信地说,我们的机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都具有极强竞争力,特别是卡盘直径从160mm到1200mm的“倒置式车削中心”(VL,VSC系列),一直在业内保持领先位置。这款车削中心是大批量生产盘类工件的得力助手,它倒置式的主轴以及自动测量系统保证了加工时的高稳定、高精度,使用其进行硬车可达到优质的磨削质量。
舒勒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兼主席StefanBuchmüller:
严格地讲,舒勒(Schuler)集团在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1895年我们便已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制币压力机。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在收购米勒万家顿公司之後,我们在中国拥有7家分公司,在大连和上海设有两个大型生产基地,为全球市场提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