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机业发展模式将嬗变
"十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在以年平均26%的产值增长率、年平均25%的出口创汇增长率成为行业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的5年。
欣喜之余,我们也必须看到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使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模式的弊端表露无遗。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上下的强烈共识。"十一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世界缝制机械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能否打下一个坚实有力的基础、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将决定到2020年中国缝制机械能否真正成为强国。
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都成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而这些关
键词描述的也就是中国缝制机械的新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将立足科学、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型方向转变。这对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缝机业建立新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意味着: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
推进企业信息化为嬗变提速
今年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企业信息化推进年",因此,推动产业信息化建设是今后几年行业工作的重头戏,而这也将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指出:全球化和信息化作为世界经济的两个热点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缝机业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就必须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任务首先必须实现产品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各类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数字化水平,拓宽产品用途和增强功能,从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其次,实现及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先进设计软件提升研发手段和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流程,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数字控制的先进制造设备,重点推广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T(计算机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设计及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最后,实现管理过程信息化。实现管理信息化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重点对财务、采购、质量、人力、销售、技术等管理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推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并要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设施配套与系统建立,建立企业商务网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运营效率,从而实现管理的系统化和全面信息化。
自主创新实现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缝机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是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田民裕理事长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行业转型升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在若干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行业竞争力。
2006年,中国缝机业将以国家和行业"十一五"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行业经济结构在新时期的战略性调整,为实现行业强国目标奠定基础。
品牌培育基础中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也将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新阶段。
田民裕理事长指出: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最实质的内容是奠定行业强国的坚实基础,而一个行业强国的坚实基础最根本的一条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因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说到底是要靠一批有实力、有人才、有技术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靠他们发挥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因此,培育20个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将是实现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最重要的基础工程。他指出,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和企业文化的体现,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标志。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技术、产品、生产、服务可以跨国界流动,但品牌属于企业、属于民族、属于国家,企业必须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旗帜,作为做大、做强、做久的强大武器去精心培育、全力打造。
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将更加成熟,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面对市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必须大幅度提高附加值,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